Joined
·
54 Posts
A first hand account of Shaanxi heavy truck bidding for Kenya army's contract.
The account is about the road rally Kenya army conducted to test the competitors,
competing with MB, leyland, Steyr, etc. apparently Shaanxi won the contract.
interestingly enough, their model was originally a Steyr design.
Be warned, it is Long.
Part (1)
[ZT]给中国车长志气的竞赛 ---(超长)--肯尼亚军车选型拉力赛纪实
作者: 懒得注册
话说2005年肯尼亚军方采购军车,由于量大,投标的公司都志在必得,但是各家都说自己的好,没个结论,而黑非洲肯尼亚又没有汽车检验厂,于是,肯尼亚军方想出了一个绝佳的主意:拉力赛,也就有了下面的故事(懒人续)
初识肯尼亚
我的航班是1月13日埃塞航空公司ET***,出发前一天接到前方通知,希望带一些螺丝到内罗毕,由于时间太紧,陕汽驻北京的苏总,只好在13号上午匆忙购好螺丝并与我约好在首都机场见面,东西倒是不多,但挺重,我就放在随身的手提箱里,拖运完行李安检时,我被叫到一边,要求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有金属物,这还不算完,又把我叫到另一屋里要我做出解释,我心想这是在中国,如果在埃塞转机时更难解释清楚,索性把手提箱也拖运得了,这样我就手拿一个中航技的蓝布提袋开始了我的肯尼亚之旅,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更是第一次前往非洲。
飞机中午1点钟起飞,印度德里停一个小时,飞亚的斯亚贝巴,两小时后换机飞肯尼亚内罗毕,飞机上最让我无法忍受的就是机舱内难闻的脚臭味,身边不远处坐了几个朝鲜人,把鞋子脱掉,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
内罗毕时间早上5点钟,航班安全抵达,出关填表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扭头一看,一个中国人朝我走来,我却不认识他,他指着我手里印有CATIC字样的蓝布提袋,他就是中航技驻肯尼亚总代表司炎轩,与我想象的司总有较大差别,显得年轻而有朝气。由于司总有DOD特别通行证,我很顺利地出了关,行李也免检,走出候机厅,天还没亮,但一阵阵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小鸟在树上不停地歌唱,使你一下子忘却了旅途的疲劳,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内罗毕新鲜空气,我禁不住一阵感叹,司总介绍说,内罗毕四季如春,地处高原,海拔1600米,全年几乎没有温度高于27度的日子,非常适宜居住,所以肯尼亚独立后,一些西方人仍旧选择了定居内罗毕。
从机场到市区大约半小时的路程,天开始有点蒙蒙亮了,只见马路两边无数参天大树,却不曾见到高楼大厦,路上的行人也逐渐多起来了,我正在呐闷,这么多人早上做晨练,司总说,黑人为了省下几十个先令的车票钱,很多人早上要起大早走路两三个小时去上班。
车停了,到了我们住宿的宾馆,一个中国人开的旅馆,老板娘是广东人,一路上的所见使我很难相信这就是肯尼亚首都,没有看到高楼大厦,没有看到灯火通明、宽敞的马路,倒像是穿梭在一个森林公园或一个大的渡假村,但这就是内罗毕------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联合国四大总部之一。
Safari、Ugali、Hakauna Matata
肯尼亚共有42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几乎每个肯尼亚人都会讲三种语言:本部落的语言、斯瓦希里语(如果你觉得不好记,就叫稀里哗啦语好了)、英语。英语是官方用语,从小学开始就做为一门学科学习,斯语相当于中国的普通话,每个部落的人都会讲,在肯尼亚用不了两天,你就会学会几个斯语单词: Safari, Ugali, Hakauna Matata, Masai等,因为它们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如果你看过电影《狮子王》,想必不用到非洲,你就已学会了Hakauna Matata(没问题),因为电影里小辛巴学会的唯一的斯语就是它,并时常哼唱,小辛巴那得意忘形的神态至今难忘。
Safari则是旅游探险的意思,去蒙巴萨、去国家动物园,黑人都管它叫Safari, 这使我想到我们的军车路试,那才是真正的Safari呢!
Ugali 是黑人的主食,就是玉米粉碎后在锅内蒸熟了用铲子一片一片地铲出来用手抓着吃,这使我想起了在中学时代由于国内粮食紧张,一斤粮票分为30%的细粮和 70%的粗粮,粗粮就是玉米面,学校把它做成发糕,跟Ugali差不多,只不过颜色是黄色的,我的胃就是那时候吃坏的,现在,早餐进食不当就会造成一上午胃酸不止。
Masai是肯尼亚的一个部落,Masai人以其勇猛及鲜明的特点而引人注目,肯尼亚境内有许多国家动物园,其中以Masai Mara最为著名,这里是一个国际动物园,大部分在坦桑境内,一小部分在肯尼亚境内,可能是距内罗毕较近以及交通及住宿条件较好的原因,世界各国的旅游者较多的选择肯尼亚。这里是Masai人的聚居地,他们与其它肯尼亚人有显著的不同,他们身材修长,身上几乎没有一点儿脂肪,手拿一根棍杖,身着一块红披布,脖子、耳朵、手腕上配有鲜艳的饰物,有钱人的耳垂由于常年悬挂大量的饰物的原因,被掏空成环状一直拖到肩膀,真正是两耳垂肩。
成年 Masai人要杀死一头狮子以证明自己的勇敢及成年,但也常常因此成为狮子的美餐,长此以往,狮子惧怕Masai人,只要一见到Masai人或听到 Masai人那种低沉的吼叫声,便远远地走开了。所以只有Masai人能与各种凶残的动物一起生活在荒野之中却相安无事。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Masai人练就了浑身的功夫,他们几乎不喝水、不睡觉,手中的棍杖除了用来防卫、扛物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睡觉用的——将棍杖插在地上,斜倚在棍上,一脚支地,一脚抬起就可以眯上几分钟就算睡觉了。
旱季Masai人居住地根本没有水,他们也不需要,但每个月成年Masai人要喝一次牛血,在牛脖子上用一管状物插入牛动脉一顿痛饮,除此之外,蚁王浆也是他们的高级饮品,Masai人可以很熟练地打开蚁塚,找到蚁王,获取蚁王浆,据说这东西虽不及蜂蜜那么甜,但也酸甜可口,在内罗毕街头偶尔也可买到。
The account is about the road rally Kenya army conducted to test the competitors,
competing with MB, leyland, Steyr, etc. apparently Shaanxi won the contract.
interestingly enough, their model was originally a Steyr design.
Be warned, it is Long.
Part (1)
[ZT]给中国车长志气的竞赛 ---(超长)--肯尼亚军车选型拉力赛纪实
作者: 懒得注册
话说2005年肯尼亚军方采购军车,由于量大,投标的公司都志在必得,但是各家都说自己的好,没个结论,而黑非洲肯尼亚又没有汽车检验厂,于是,肯尼亚军方想出了一个绝佳的主意:拉力赛,也就有了下面的故事(懒人续)
初识肯尼亚
我的航班是1月13日埃塞航空公司ET***,出发前一天接到前方通知,希望带一些螺丝到内罗毕,由于时间太紧,陕汽驻北京的苏总,只好在13号上午匆忙购好螺丝并与我约好在首都机场见面,东西倒是不多,但挺重,我就放在随身的手提箱里,拖运完行李安检时,我被叫到一边,要求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有金属物,这还不算完,又把我叫到另一屋里要我做出解释,我心想这是在中国,如果在埃塞转机时更难解释清楚,索性把手提箱也拖运得了,这样我就手拿一个中航技的蓝布提袋开始了我的肯尼亚之旅,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更是第一次前往非洲。
飞机中午1点钟起飞,印度德里停一个小时,飞亚的斯亚贝巴,两小时后换机飞肯尼亚内罗毕,飞机上最让我无法忍受的就是机舱内难闻的脚臭味,身边不远处坐了几个朝鲜人,把鞋子脱掉,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
内罗毕时间早上5点钟,航班安全抵达,出关填表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扭头一看,一个中国人朝我走来,我却不认识他,他指着我手里印有CATIC字样的蓝布提袋,他就是中航技驻肯尼亚总代表司炎轩,与我想象的司总有较大差别,显得年轻而有朝气。由于司总有DOD特别通行证,我很顺利地出了关,行李也免检,走出候机厅,天还没亮,但一阵阵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小鸟在树上不停地歌唱,使你一下子忘却了旅途的疲劳,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内罗毕新鲜空气,我禁不住一阵感叹,司总介绍说,内罗毕四季如春,地处高原,海拔1600米,全年几乎没有温度高于27度的日子,非常适宜居住,所以肯尼亚独立后,一些西方人仍旧选择了定居内罗毕。
从机场到市区大约半小时的路程,天开始有点蒙蒙亮了,只见马路两边无数参天大树,却不曾见到高楼大厦,路上的行人也逐渐多起来了,我正在呐闷,这么多人早上做晨练,司总说,黑人为了省下几十个先令的车票钱,很多人早上要起大早走路两三个小时去上班。
车停了,到了我们住宿的宾馆,一个中国人开的旅馆,老板娘是广东人,一路上的所见使我很难相信这就是肯尼亚首都,没有看到高楼大厦,没有看到灯火通明、宽敞的马路,倒像是穿梭在一个森林公园或一个大的渡假村,但这就是内罗毕------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联合国四大总部之一。
Safari、Ugali、Hakauna Matata
肯尼亚共有42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几乎每个肯尼亚人都会讲三种语言:本部落的语言、斯瓦希里语(如果你觉得不好记,就叫稀里哗啦语好了)、英语。英语是官方用语,从小学开始就做为一门学科学习,斯语相当于中国的普通话,每个部落的人都会讲,在肯尼亚用不了两天,你就会学会几个斯语单词: Safari, Ugali, Hakauna Matata, Masai等,因为它们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如果你看过电影《狮子王》,想必不用到非洲,你就已学会了Hakauna Matata(没问题),因为电影里小辛巴学会的唯一的斯语就是它,并时常哼唱,小辛巴那得意忘形的神态至今难忘。
Safari则是旅游探险的意思,去蒙巴萨、去国家动物园,黑人都管它叫Safari, 这使我想到我们的军车路试,那才是真正的Safari呢!
Ugali 是黑人的主食,就是玉米粉碎后在锅内蒸熟了用铲子一片一片地铲出来用手抓着吃,这使我想起了在中学时代由于国内粮食紧张,一斤粮票分为30%的细粮和 70%的粗粮,粗粮就是玉米面,学校把它做成发糕,跟Ugali差不多,只不过颜色是黄色的,我的胃就是那时候吃坏的,现在,早餐进食不当就会造成一上午胃酸不止。
Masai是肯尼亚的一个部落,Masai人以其勇猛及鲜明的特点而引人注目,肯尼亚境内有许多国家动物园,其中以Masai Mara最为著名,这里是一个国际动物园,大部分在坦桑境内,一小部分在肯尼亚境内,可能是距内罗毕较近以及交通及住宿条件较好的原因,世界各国的旅游者较多的选择肯尼亚。这里是Masai人的聚居地,他们与其它肯尼亚人有显著的不同,他们身材修长,身上几乎没有一点儿脂肪,手拿一根棍杖,身着一块红披布,脖子、耳朵、手腕上配有鲜艳的饰物,有钱人的耳垂由于常年悬挂大量的饰物的原因,被掏空成环状一直拖到肩膀,真正是两耳垂肩。
成年 Masai人要杀死一头狮子以证明自己的勇敢及成年,但也常常因此成为狮子的美餐,长此以往,狮子惧怕Masai人,只要一见到Masai人或听到 Masai人那种低沉的吼叫声,便远远地走开了。所以只有Masai人能与各种凶残的动物一起生活在荒野之中却相安无事。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Masai人练就了浑身的功夫,他们几乎不喝水、不睡觉,手中的棍杖除了用来防卫、扛物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睡觉用的——将棍杖插在地上,斜倚在棍上,一脚支地,一脚抬起就可以眯上几分钟就算睡觉了。
旱季Masai人居住地根本没有水,他们也不需要,但每个月成年Masai人要喝一次牛血,在牛脖子上用一管状物插入牛动脉一顿痛饮,除此之外,蚁王浆也是他们的高级饮品,Masai人可以很熟练地打开蚁塚,找到蚁王,获取蚁王浆,据说这东西虽不及蜂蜜那么甜,但也酸甜可口,在内罗毕街头偶尔也可买到。